一种是建立在结构工程概念上,其基本特征是“荷载―结构”模式。把岩土体中可能破坏坍塌部分的重量作为荷载由锚喷支护承担。其中锚杆支护的悬吊理论有代表性,该理论要求锚杆长度穿越塌落高度,把坍塌的岩石悬吊起来。这一类型理论是80年代以前发展形成的,是沿着结构工程的概念,采用结构力学的方法来论述的。土层锚杆设计主要还是应用这类理论。锚杆格梁
锚杆格梁
普通水泥砂浆锚杆
施工顺序:施工准备 → 初喷砼面上标注孔位 → 钻孔 → 清孔 → 往孔中注入砂浆 → 插入杆体 → 固定杆体、待强 → 安装垫板
锚杆(索)是用金属或其它高抗拉性能的材料制作的一种杆状构件。
(1)支承围岩;
(2)加固围岩;
(3)提高土层间摩阻力,形成“组合梁
(4)“悬吊”作用
中空注浆锚杆施工顺序:施工准备 → 布孔 → 钻孔、清孔 → 组装中空锚杆体、排气管、止浆塞 → 安装锚杆 → 连接注浆管、注浆 → 锚杆杆体孔口回浆 → 浆体待强、安装垫板螺栓
锚杆:将拉力传至稳定岩土层的构件。当采用钢绞线或高强钢丝束作杆体材料时,也可称为锚索。——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》GB50330
锚索:当锚杆杆体采用高强钢绞线制作的时候可称之为锚索
土层锚杆:锚固于土层中的锚杆。——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》GB50330
由设置于钻孔内、端部伸入稳定土层中的钢筋或钢绞线与孔内注浆体组成的受拉杆体。——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》JGJ 120